5月15日,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常州担当与实践”为主题的明湖学者论坛在常州工学院辽河路校区常工明都明都厅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常州分院携手常州工学院共同举办。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院长夏锦文,常州工学院党委书记汤正华,常州工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韩建刚,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常州分院院长曹雨平;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田海明,新北区、天宁区、钟楼区、武进区等相关建设单位领导;以及来自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河海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工学院等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活动,旨在深入探讨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提质增效思路与对策,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
论坛由常州工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韩建刚主持,论坛第一项议程是工作汇报。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田海明在题为《长江、大运河常州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发言中提出坚持文化自信、科学规划与守正创新三大原则,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工业遗产及博物馆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旅项目融合,实施一体化项目规划,提升文化传播效能。江苏晋陵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品牌总监刘亚峰在发言中强调了中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IP构建的重要性,提出以“中吴风雅颂”作为文化IP矩阵,结合常州独特的历史地位与《诗经》文化,推动常州成为集红色文化、主流价值与亲民属性为一体的文旅示范地,实现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与城市更新,提升常州作为江南文化明珠的国际影响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常州分院执行院长汪瑞霞教授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常州分院的实践与探索》的发言中提出“以共生思维构建常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体系”的观点,通过构建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系统的共生模式,实现跨地区“城-镇-村”次级系统间的协同合作,为推进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传承利用走在全国前列,提供学理和应用参考。
论坛的第二项议程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夏锦文作了题为《江苏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质增效的思路与对策》的主旨报告。报告围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地区探索,针对两大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提质增效的三点思路与对策。一是要打造文化标识,阐释长江、大运河共性文化精神;二是要整合建设资源,在一体建设中实现多元文化价值;三是要创新文旅融合,建成高品质文化旅游体验目的地。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碰撞与经验交流平台,也为推动国家文化公园体系建设,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未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常州分院将继续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构建中华文化标识体系贡献力量。
(社科处 殷孜/文 图 何虹/审核)